欢迎访问 手机端
您的位置: 首页 硬盘知识

现在我们打开电脑,或者说系统坏了,一般看到或者想到的都是C盘,那么为什么不是A盘或者B盘呢,它们又跑哪里去了,为什么没人用呢?

当我们提到个人电脑,兼容PC的时候的时候,就必须要来说说IBM, 1980年代初期,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同标准的个人电脑,例如Apple机、TRS-80机、日本的PC-9801机等。1981年8月,IBM推出了IBM PC 5150。 1982年,IBM公开了IBM PC上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术资料,从而形成了PC机的“开放标准”, 这是世界上首次明确了PC的开放式业界标准,它允许任何人及厂商进入PC市场,这对于整个PC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。

PC-9801


TRS-80

IBM PC 5150

开放标准使不同厂商的标准部件可以互换,开放标准聚拢了大量板卡生产商和整机生产商,大大促进了PC机的产业化发展速度。到1990年代初,个人电脑市场上仅剩下IBM PC兼容机和麦金塔电脑(Macintosh)两个主要系列,并且IBM兼容机数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。随着IBM兼容机的发展,计算能力的大大提高,甚至蚕食了小型机的市场份额。

最早的PC都是没有硬盘的,都是靠磁带或者软盘来存储启动系统和资料。

所以这个盘符的问题可以说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造成的。我们就依IBM 5150为例来展开说明。

IBM 5150发布的时候是没有硬盘的,随电脑一起发布的微软为其适配的操作系统MS-DOS1.14。最初电脑系统的启动步骤是,先将DOS系统启动盘插进软驱,电脑读取盘里的启动信息,将系统基本指令拷到内存里去,然后就用寄居在内存里的系统指令来操控整台电脑。然后,再将DOS系统启动盘取出来,插入你要处理的数据所在的软盘,然后让系统来处理。

IBM 5150

因此IBM 5150的存储有两个方案:标配只有磁带机接口,可以加配5.25寸软驱——但要先加装一张软盘控制卡。因为磁带只能顺序读写,调用一个程序、文件要先倒带,比较浪费市级。第二个方案就是加配一个软驱,软盘可以提供较大容量的存储空间,关键是可以随机的读写资料,通过软盘来存储程序和文件就方便的很多。

软驱

要使用软驱,就要为驱动器分配一个盘符,所以就默认从A开始,我们如果留意XP的操作系统,还可以看到软驱A盘的图标。

Windows XP依然保留了A盘

所以最早的操作系统启动盘默认的是A盘,而不是现在的C盘。

并且软盘也一直在升级改进,从最初的32英寸,16英寸,8英寸,5.25英寸,一直到最后的3.25英寸。

不同尺寸的软盘

由于早期的电脑没有硬盘,要实现软盘之间的数据互相拷贝,单个软驱复制一张软盘可能要来回插拔好几次软盘:先去读源盘的一部分——这个一部分有多大,取决于可用内存有多少;然后换目标盘,写入;写入完毕后换源盘,读取下一部分;换目标盘,写入;……。初代PC主流配置内存64KB;作为对比单张5.25寸双密度软盘单面容量360KB,3.25英寸的则是1.44MB,可以想象复制一张软盘起码需要更换十几二十次。而两个软驱的配置,则是一个驱动器读,另一个驱动器写,显然方便很多。


所以就有了双软盘驱动器的电脑配置,这样一来就要分配两个盘符,于是A盘,B盘两个盘符就都被占用了。

后来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,1983 年 3 月 8 日,IBM 推出增强版 IBM PC / XT,型号5160,第一次在 PC 上配备了10MB的硬盘。使用的操作系统是 MS-DOS 2.0 版,由于硬盘也要分配一个盘符,于是硬盘就从C盘开始了。

当然,硬盘也不是直接变成系统启动盘的,最开始的时候,硬盘想作为启动盘必须得主板 BIOS 支持,于是系统盘还是由A盘软驱“担任”,但随着 BIOS 支持增多,使得更多的厂商开始直接将系统安装到硬盘里,C盘硬盘正式变为启动盘。从 MS-DOS 5.0开始(1991年) ,电脑系统会强制将带有系统信息的启动盘设为 C 盘,随着硬盘越来越大,开始出现了分区,以此类推,你每分区一块新盘,都会从字符D开始顺延,E、F…Z盘。

随着个人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微软操作系统的迅速崛起,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直占据着个人pc的统制地位,所以时至今日,C盘作为系统盘的设置成了系统的默认配置,并一直保留至今。